5月21日下午,琅琅读书声《城南旧事》线下沙龙活动在真人图书馆举行,同学们以“离别”为题讲述了自己的见解。
《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经典自传体小说,出版于1960年。她以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作者将英子眼中的北京城南风光适切地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

杨绛先生说过:“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正如曾国藩说的:“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来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吸收了营养。读书还像一场辩论,当你打开书本,你的思想就会和作者的思想在冥冥之中激烈的辩论。通过辩论增进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同学们对《城南旧事》也有不同感悟。于是走进走进了《城南旧事》一书,去品小英子人生中发生的故事。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汲取到了不同的智慧。交流会热烈非常,见解独到精彩。
交流会的最后,大家就“离别”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秀珍、妞儿、厚嘴唇青年、兰姨娘、宋妈……他们路过英子的生命,又转身离开。来的时候热热闹闹,离开时却冷冷清清,甚至有好些人,英子都没机会和他们好好道个别。他们就消失在人海中了。似乎一切就像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里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读者感言:
很多人,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他们会一直在,不会走。可时间匆匆过,他们转身离开后,我们才发现,要想再见面,都成了奢望。想起龙应台那句:“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寻常的人儿依旧。”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追悔莫及。读这本书,感觉自己变成了小英子,回味自己的童年。有快乐有烦恼,最终将我们蜕变成一个以前眼中的“大人”。巴尔扎克认为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成长路上,我们都曾经相似。经历过懵懂,希望有很好的玩伴。渴望长大,渴望被爱,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就这样不知不觉已经长大了。
----化专2064杜玉婷
(撰稿:乔玉峰;审核:张进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