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校区返校毕业生平稳度过了校区复学首日,回到久违的校园,再见熟悉的老师,同学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返校体会和感受。
化专1671窦中平:从家出发那一刻一直到重新站到校园内,我的心都是激动地跳跃着。从火车站出站看到学校校车,都是兴奋的跑到车前,随车的老师细心测体温登记信息。离校门口还有段距离的时候,抬头看先找自己的辅导员,看到老师兴奋地挥手,好久不见老师,学生真的想你们了!在宿舍稍作休整,化工系系主任和辅导员们集合返校同学上“开学第一课”,对返校后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返校过程虽然繁琐,但为了保障大家,这些更是一种安全与可靠。返校第一天,深深感受到了学校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为了我们能安全的回校,老师们在学校准备工作进行了很久,很感谢为这次返校付出的所有老师们,是你们的辛苦才让我们安全的返校,再次感谢你们!
化工系辅导员陈文君:最近一段时间都在为学生返校做准备,看到学生的那一刻,内心激动不已,一下子觉得这一阵子的忙碌不算什么,尤其看到学生跟我招手,真的是很幸福,有学生的到来,校园才更加的完整。作为毕业生辅导员,以后看到学生的机会可能比较少,更加珍惜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日子。希望第一批返校的同学和接下来回来的学生都能在学校安全的度过每一天,顺利完成学业。
自专1763刘洪远:我返校的时间是5月26日当天,但是我的辅导员老师,宿管阿姨们,校区的领导老师们,还有餐厅服务人员,早在二十几天之前,就在做准备工作。学校连夜组织的专车接送,宿管阿姨早早的就帮我们把被子床铺晒好。来之前辅导员认真仔细的给我们一遍遍的讲注意事项,帮我们邮寄紧急物品,做好各种预备方案,应对各种可能将要发生的任何问题。校区还贴心的给我们准备了“健康大礼包”而我们只需要“拎包入住”!这次疫情让我再次体会回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自动化系辅导员张亚星:疫情当前,我们终于迎来了开学这一天,5月26日一大早,自动化系的系主任带着全体辅导员来到学校西门迎接学生返校。学校安排的往返高密火车站的班车,把一批批的学生安全的带到了高密校区。经过层层消毒和安全排查,学生们终于进入了久违的校园,看到了盼望他们返校的老师们。看到学生们青春洋溢的笑脸,由衷的感到高兴,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全体教职工,欢迎你们回家。
计算系辅导员孙小淇:作为计算机系2020届334名专科毕业生的辅导员,今年是我来校区工作的第“7”年,第一次带毕业生却遇“最难就业季”。之前我由于2017年休产假无奈缺席了迎新工作,昨天迎来了“7”名首批返校的学生骨干弥补了心理的一点遗憾。“老师,我回来啦”是我今年听到的最暖心的话。一份叮嘱、一份祝福、一份感恩,希望我们“1+7”这个全新的组合为未返校的毕业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助力毕业生顺利毕业。
软专1762班班长王帅:“回家”的一天虽然很疲惫,但却都是值得的,接站老师的一句“同学们,欢迎回家”,直戳心窝,现在想到这句话还有种想哭的感觉。在宿舍楼下见到了我亲爱的辅导员,见到她就像见到亲人一样,亲切热情。回到宿舍,感到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桌子上多了一盆导员送的盆栽,生机勃勃,象征着活力和阳光,还有便是导员给准备好的医护用品,非常贴心,看到这些真的是很感动。似乎让我感觉到我真的“回家”啦!
机电系辅导员荆喆:由于工作调动的原因,我跟这批毕业生们素未谋面,一直都是线上联系,当他们从接站的大巴车上下来,热情地兴奋地向我招手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我们已经彼此熟识了很久,没有丝毫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杜士洋同学告诉我,他身上的衣服是为了庆祝返校特意买的,原来大家都已经期盼这一天盼了好久,亲爱的同学们,道阻且长,行则必至,好在终于等到你。
机械(3+2)1872班王玮:在5月26号上午踏上了返校的路程,满怀着期待和些许伤感,期待着再次见到我的母校——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伤感着可能这是最后以学生身份回到母校。出租车很快到达了学校西门,经过细致的询问、精细的消毒处理和体温检测,我们终于平安的踏进了学校的大门。到达南苑四号宿舍楼,再进行一次体温检测,宿管阿姨早已经帮我们把被子晒好,让我再次感受到温暖。回到校区,方方面都安排的十分妥当,感谢学校、老师对我们广大学生的关心和照顾,希望一切都越来越好,希望疫情尽快结束。
高材系辅导员于洪芳:同学们返校等前几天,作为辅导员的我心里难掩激动,虽然是相处将近三年的同学,心情仍然像迎接新生一样,翘首以盼。当在学校西门见到同学们顺利归来时,紧张的心情才慢慢放松下来。校区给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健康大礼包”,我和同事也为两位返校的同学准备了装有些许“旺仔”、苹果和班主任老师的寄语卡片等寓意美好物品的“福袋”……五月的校区充满了“夏日香气”,青春校园的重启键已经按下,一切都向正常的轨道迈进。校园里的一句师生间的问候,一声鼓励,就是梦想奋斗中的乐章。希望同学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负在青科的每一天。
高专1763班侯庆政:2020年终归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突然袭击给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我们也因此度过了一个最为漫长的“寒假”。终于,在等待了四个多月以后,作为第一批返校的学生,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等校园。刚下校车,我就看到了站在校门口迎接我们的校区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们,老师们现场向我们赠送了“健康大礼包”,很暖心。看到整洁的校园、干净的宿舍以及各种防疫设施、物资齐全的学校大门、宿舍以及餐厅等,可以想象到老师们为了保障返校学生安全所做出的辛苦努力。正是有了这些“可爱”的人,我们才能安心返校,安心在学校生活、学习。在这里向所有的老师和工作人员说一句:谢谢!
经管系辅导员宋博:阔别五个月,终于又在校园见到了你们。五个月的时间,在我们身边发生了太多属于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故事,关于爱国,关于担当,关于责任,关于成长。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有了这样的“重逢”,不是往日久别后的紧紧相拥,而是一米外的深情对视和温暖的对白,我认为这就是成长吧。“一米线”是一条丈量文明的线,也是一条评判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尺,希望我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们养成“一米线”安全意识,书写青科学子新的篇章!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范海清:突发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规划,没打乱的是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是学校对我们的眷恋。5个月后重返校园,满是期待,一到校门口,老师们说欢迎回家,当时眼眶都湿了,接着是进行行李消毒,体温检测,到校签到,学校还准备了防疫健康大礼包。全部项目的另一端是陪伴我三年成长的辅导员老师,三年来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帮助,陪我们从幼稚到成熟,他是我们的老师,但更像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大哥哥。系里的几位老师帮我把行李送到宿舍,宿管阿姨再次消毒,测体温进行入校登记。满满的感动无法用语言表达,太多的话来不及说,我会用行动、用结果回报母校,不负母校对我的培养,不负老师对我的期待!
外语系辅导员徐涤非:初夏时节,我们终于迎来第一批毕业生同学返校。看着大家明媚的笑脸,听着大家畅谈假期感受,我的心里充满喜悦与感动,整个校园也因同学们的归来而变得更加秀美、温馨。为保证同学们安全、顺利返校,全校各级各类部门均付出了巨大心血,细致部署,周密安排,反复研判每一个工作环节。我们所有辅导员也将继续全心全意做好返校学生的组织引导和教育服务工作,以更好的面貌迎接陆续返校的同学们。
英专1764冯宝宝:作为第一批返校的毕业生,我期盼再次看一看熟悉的校园、熟悉的老师与同学,也担心着返校的生活是否便利。但当我下车以后发现,熟悉的校车早已在等候,进入校门与宿舍虽经历了“重重关卡”,但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令人感到温暖与踏实。“夏花满园,等你团圆。”这是学校为我们返校同学准备的健康礼包上的一句话,短短几字却承载着许多殷切的期待,真挚的欢迎以及衷心的祝福。大学时光即将结束,但希望所有人一切顺利,平平安安。
艺术系视专1763路通:春暖花开,奔你而来。2020年5月26日,我们经过前期大量的防疫知识学习与各项信息统计成为了校区第一批返校毕业生,我们在返校前没有太多担心,因为校区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辅导员老师也通过开会的形式进行了传达教育。在火车即将抵达前,校区的相关老师就已经联系到我们并进行了接站服务,安全的抵达校园。入校前在校区工作人员、老师和医护人员对我们进行了消毒、体温检测和身份核验的工作后,保证了我们健健康康入校,安安全全学习。
艺术系辅导员张心凤:经过上级教育部门批准与校区严格组织开学前的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5月26日,我们迎接了毕业生第一批返校学生,前期经过校区各级大量的工作,才取得现在来之不易的成果,虽然只是开始,但是为后期的学生开学工作做好了重要铺垫。校区的管理制度与就餐制度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目前主要工作是维持和维护现有制度与现状,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下一批返校人员的信息统计与防疫教育,对即将毕业的毕业生们做好教育管理与稳就业的指导工作。